中国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******
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(记者 庞无忌)日前,一份《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》截图在网络流传。自然资源部3日向中新社记者证实,该文件是自然资源部印发的,对地方住宅用地供应工作进行指导的文件。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,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。
这份通知中有部分政策调整引发市场关注。其中要求,各市、县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年度供地计划,分批次公开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拟出让地块的详细清单,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。此外,通知指出,详细清单内的地块,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,有序组织出让,并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全部推出。
有部分媒体将之解读为取消集中供地制度。对此,自然资源部表示,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,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,更好发挥充分公开披露信息对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积极作用。
2021年,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,要求重点城市要对住宅用地集中公告、集中供应。按照规定,原则上发布出让公告全年不超过3次。
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,集中供地模式刚推出时,主要是应对当时高地价及新一轮楼市上涨。随着市场走势变化,供地规则适时优化调整是应有之义。2022年,已有部分城市增加了土地供应批次,全年集中供地的次数超过3次。
李宇嘉指出,集中供地是长效机制,不能因市场低迷就退出。此次调整是集中供地由“1.0”升级到“2.0”阶段。“1.0”阶段应对开发商加杠杆炒地,“2.0”则意味着精细化、透明化供地。要注意,此次对集中供地的完善,最重要的就是供地计划和信息。
此番通知也明确,让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全面掌握土地供应状况,作出理性判断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。(完)
楼市预期改善 “返乡置业”热度有所抬升******
机构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百强房企1月份销售金额同比下降超三成。业内人士表示,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,1月楼市表现不佳。在鼓励住房消费政策的驱动下,楼市预期出现改善,“返乡置业”热度有所抬升。
出现回暖势头
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,2023年1月,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1.7%,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8.6个百分点,较去年12月同比下降29.4%的降幅稍有扩大。
具体到企业,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3年1月,万科以250.2亿元权益销售额重回榜单第一,保利发展和碧桂园紧随其后。建发房产、越秀地产、华发股份新进十强队列,分别位列第八、九、十。
另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,2023年1月,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3542.9亿元,同比降低32.5%,环比降幅达到48.6%。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,三四线城市“返乡置业”热度有所攀升。不过,春节期间房企推盘积极性不高,营销力度减弱。
从房价角度看,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1月份50个代表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2%,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环比止跌。在50个代表城市中,约六成城市二手房价格在1月份止跌,涉及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等重点城市群。
从各大城市成交情况看,受春节返乡、出游等因素影响,1月份,50个代表城市二手房整体成交量环比有所回落,但北京、廊坊、天津、重庆、郑州等地成交量较2022年12月有所提升,市场出现回暖势头。剔除春节假期时间段,50个代表城市1月份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2022年12月日均水平提高20%以上。
贝壳研究院认为,市场修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,一是购房者收入预期和消费动力有所恢复;二是在降首付、降利率等鼓励住房消费政策的持续驱动下,市场预期出现改善。
房企扎堆融资
近期,不少大型民营房企发布融资公告,有的房企单笔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。
1月31日,碧桂园发布公告称,碧桂园地产集团获银行间市场交易协会接受储架式注册发行200亿元中期票据。碧桂园地产可在注册有效期内分期发行中期票据。
1月26日,碧桂园与中国民生银行香港分行签署融资协议,获最高达5000万美元等值的人民币定期贷款融资。
2月2日,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显示,美的置业150亿元中票、新城控股150亿元中票、万科337亿元中票、新希望五新实业集团10亿元中票及中国铁建房地产22亿元中票获得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接受注册。
另外,上市房企的股权融资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。荣盛发展近日公告称,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,认为申请材料齐全,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。荣盛发展称,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尚需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方可实施,能否获得核准尚存在不确定性。